上海地鐵吐痰男事件持續(xù)發(fā)酵。繼該男子吐痰并辱罵乘客的視頻在網上曝光后,該男子遭到人肉搜索,其照片和身份信息被多個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公布、轉發(fā),與此同時,在視頻中出手教訓吐痰男的黑衣男子也廣受關注。
打得好?能靠武力確定文明習慣嗎?
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本就是極不文明的陋習,更何況不顧他人健康,吐在地鐵這種相對封閉且人流密集的封閉空間內。這種圖自己一時之快,而不顧他人感受的行為吐掉的不僅是尊嚴,更是城市的臉面。
替網友們出了氣的黑衣男子雖是仗義出手,令人痛快,大呼過癮!但冷靜思考一番后,我們心中反倒隱隱泛起一絲不妥。在法治社會中,是否還應該存在著更為理性、更為穩(wěn)妥的處理方法?從法律角度觀察,黑衣男子仗義出手在維護公共環(huán)境的同時,存在手段上的不正義性,即所謂的以暴制暴。
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依法治國。對任何事、任何人都要依法處罰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》,黑衣男子的行為已經涉嫌毆打他人,擾亂公共秩序。在希望嚴懲陋習的迫切心情下,我們更希望仗義出手的俠者能心掛法律,做好自我保護,以免出了氣同時,自身卻遭受法律的制裁。
人肉搜索,再掀一場網絡暴力
根據我國《侵權責任法》第二條規(guī)定,侵害公民隱私權、名譽權的,都應當依法承擔侵權責任。三十六條規(guī)定利用網絡實施的侵權行為一樣需要承擔侵權責任。這些還只是民事賠償責任,如果是公然侮辱他人會面臨罰款拘留的行政處罰,情節(jié)嚴重的,還有可能會構成侮辱罪、誹謗罪或是尋釁滋事罪,被追究刑事責任。
合法權益要通過合法途徑來維護,而通過非正當的人肉搜索的方式公布人肉信息,進行人身攻擊、道德審判,實質就是以暴制暴。而以暴制暴最終會使得網絡充滿戾氣。不應提倡。在這個人人都可以表達觀點的網絡時代,各種語言和情緒充斥網絡。有理性也有非理性的,有合法的也有非法的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網絡上的行為一樣需要受到法律的規(guī)制。
違法必究,踐行法治社會理念
回顧整個吐痰事件及其引發(fā)的人肉搜索。我們不難看出現代社會對不文明現象的強烈排斥與極度反感。為此,我們也呼吁全社會,特別是執(zhí)法部門對不文明陋習施以更為嚴厲的監(jiān)管與治理。正如十八屆四中全會所指出。法的生命力在于實施。法律一經頒布,任何人都必須無條件的遵守。各執(zhí)法部門,必須切實擔負起自身應盡職責,做到執(zhí)法必嚴,違法必究。試想,如果執(zhí)法到位了,也許像上海地鐵黑衣男子這樣的大俠就可以安心乘車,放心把低素質的吐痰男交給法律予以嚴懲。
同時,我們也呼吁全社會,特別是教育機構與未成年人的父母。將素質教育放到首位,讓吐痰男這樣的小丑少一點,再少一點。讓我們的公共環(huán)境與法制環(huán)境更為完善與美好。
文|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岳屾山
來源/央視新聞
本期監(jiān)制/周慶安
主編/唐怡
編輯/龐丁 王爍 李婷婷
原文鏈接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TI0MDU3NDYwMQ==&mid=400069386&idx=2&sn=262b06a97fe34b874495efe3516c9fe0&scene=1&srcid=10199eKJYbGKHvsjaGFB6YfX&key=b410d3164f5f798e0c2b3f3212316b86b02626b987c305697f9b39381fecedf1bad4786cab677be474c4835607cc51d3&ascene=1&uin=MjY2MzkwODM4MQ%3D%3D&devicetype=webwx&version=70000001&pass_ticket=ZD1uoh%2FNU4y%2FshxGgdckCayE4%2Bbkz5v8yPumjDlH13soey2UNMKOCxZ9xNabofxK